您的孩子为什么而优秀?发表时间:2019-04-24 16:39 ——纸短情长之家长篇 亲爱的各位家长: 很是惭愧,最近的两周,我没有在微信群里发送班主任的每周小结。当然,no excuse(没有借口),忙并不能成为我没有坚持做这件事情的理由,说到底还是自己缺乏了些许毅力。不知道我的惭愧,有没有引起你的共鸣?在教育孩子的时候,家长总是为孩子们制定了这样或那样的规矩,但是这些规矩,我们自己又能坚持几天呢? 是我们的孩子太固执,还是我们太缺乏坚持的勇气? 说到底,反而是我们输给了年幼的孩子! 今天的这封信,我想和家长们谈论一下关于“孩子的优异”和“家长的有效付出”之间的联系,仅供参考,如有不合理之处,可以在私下加强沟通与交流,希望我们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,绽放在孩子们成长的路途,点亮他们的生命。 上周五的晚上,我给小杰的妈妈打了电话,针对小杰上课多动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影响其他同学听课、抄作业等情况进行了沟通,但是这半个多小时的沟通似乎是无效的。小杰妈妈反复在强调的是“我也拿他没办法”、“他从小学开始就这样”、“我对他也很无奈”、“我每天下班后,什么都不干,就负责守着他做功课,直到11、12点”......明明是一个14岁不到的少年,在妈妈的眼里,却已经变成了一个无解的方程式,给我们留下的是无能为力之后的无可奈何。 为此,我一直在思考,自己还有哪里可以做的更好,而小杰的妈妈,又有哪里可以改进。在和湖南的李老师交谈时,我受了很大的启发。 一个孩子完全依靠自己而成才,概率几乎是微乎其微,而这也就是大家口里所谓的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。那么,您的孩子为什么而优秀呢? 西方有句格言:一个父亲,胜过一百个大学校长。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,也是学生终身的教师,对学生的成长经历、性格特征、思想状况、学习基础等各方面的情况最为了解,在教育学生中具有重要作用,是一个孩子成才的先决条件。但是有的家长会说:“我没有文化,不知道怎么教自己的小孩。” 这个时候,我一定要提到孟母三迁的故事,如果在古代,连一位大字都不识、只会织布的女性,都知道为了自己孩子的教育而牺牲一切,那么现在的家长,又怎么能以自己的文化程度为借口,而推脱教育自己子女的义务呢?关键看的还是家长对教育的看重程度。 孩子的成才,自然离不开父母的付出。 接着说李老师,李老师是长沙市周边县城的教研员,为了能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,把孩子送去了长沙市就读初中。今年初二的孩子,因为无人监管只能寄宿在校。在这样的教育模式当中,李老师去年一年的教育投入竟然达到了5万元以上。一个孩子,一年就要花销几万元,这在我们的眼中几乎是不可思议的。但是看了李老师的小账本,却会发现,每一笔投入都是必须而无浪费。班上有的同学甚至花销更高,光数学一门功课就报了三类辅导班,有网课、有5到6人的小班还有1V1的私教。先别说让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了,光是奔跑的途中也是在不断地给他们加油打气啊! 好吧,有的家长可能又会说:“我家的经济条件有限,没办法对教育投入这么大的资金,几口人的温饱都只能勉强解决呢,哪来的闲钱报辅导班!” 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坏,因人而异,确实不宜做强求。但是李老师对孩子的教育仅仅只是金钱的投入而已吗?不,除了金钱,还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。 为了能陪伴自己的孩子,每周五下班后,李老师要驱车三个多小时赶往长沙市区,给女儿做上一顿温情的家常饭,两天短暂的陪伴之后,再赶回单位,当别人正好好享受周末的时候,李老师却奔波在来回长沙市的路途当中,往往深夜还在准备下周一上班的材料。“开车来回七八个小时,很辛苦,也想过要放弃,但为了女儿,咬咬牙也就坚持下来了。”其实,有的时候,家长们,你会发现,原来为了自己的孩子,我们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。 在李老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、财力之后,孩子就让她毫不担忧了吗?不,恰恰相反,李老师笑着告诉我:“因为转学,来到新的学校,又无人监管,初一下学期,孩子的成绩从全年级前30名退步到了400多名,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约谈的时候,我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。” 原来,无论家长投入了多少,孩子还是不一定能尽如人意。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反思,自己的付出是否是有效的? “付出了那么多,孩子成绩还下降的厉害,那段时间我脾气特别差,很暴躁,孩子有一次甚至说我是神经病。归根结底,是我自己的心态出了问题。为了转变自己,我给自己买了大量的育儿、心理方面的书籍,不断的给自己灌鸡汤,释放压力,不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带给孩子。别说,这个方法还挺有用,当我不再焦虑了,我的孩子也不再焦虑,慢慢地也就找回了自己以前的学习状态。” 李老师最值得我敬佩的地方,就是当她遇到教育问题时,她能从自身开始找原因,通过专业书本寻求如何共度孩子叛逆期的方法,通过查阅资料学习如何转变心态、应对焦虑。而不是一再的揪着自己孩子的退步做文章,毕竟面对孩子,找不到问题根源的动之以情、晓之以理根本无益于解决任何问题。 孩子的优秀需要我们,但是最终的结果如何,谁都没法预期。在教育孩子时,我们应该少一分功利之心,因为并不是我们付出了多少,就一定能收获多少。有时可能我们尽了100分的努力,却只能收获到10分的回报,这个时候的我们,别批判、也别随便给自己的孩子下定义,只要他能进步,哪怕是1分的回报,我们也要欣喜,要给予他肯定。很多时候不是您的孩子不够优秀,而是您觉得他的进步还不够,那么此时焦虑的你,是不是也在不断地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加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呢? 我开始反思。就拿小杰来说,本来就背诵很慢的他,我却依旧选择让他背诵整篇课文,甚至拿我以为的“简单”来要求他也认为“简单”。为什么我就不能让小杰仅背诵几句重点句型就算过关呢?当我面对小杰妈妈的抱怨,小杰每次做作业都到深夜时,我想的是,其他同学能完成,小杰也可以。为什么我就不能采取措施,针对小杰制定适合他的作业方案呢? 显然,我和小杰妈妈的付出,都是无效的。 未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去看待问题,不但造就一个永远达不到预期的小杰,还把自己的焦虑附加在他的身上,此时,付出再多的我们,不过是不得其法的苦苦挣扎罢了。 请释放焦虑,坚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孩子吧,并坚信他终有一天能成功。正如爱迪生8岁上学,仅仅读了三个月的书,就被老师斥为“低能儿”而撵出校门(因“愚钝糊涂”被勒令退学了),但他的母亲决定自己教儿子读书识字,并教育他要诚实、爱祖国、爱人类,由于母亲的良好的教育方法,使得他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他不仅博览群书,而且一目十行,过目成诵。 爱迪生的优秀离不开他母亲的从不放弃,在母亲的眼里,他就是上帝最完美的杰作。那么,你的孩子在你眼中是什么呢? 再譬如,苏轼 和佛印一起打坐。 苏轼问:“你看看我像什么啊?” 佛印说:“我看你像尊佛。” 苏轼听后大笑,对佛印说:“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?就活像一摊牛粪。” 你眼中的世界,便是你自己的样子;你眼中的孩子,便是他努力的方向。 没有谁天生下来就知道如何成为优秀的父母,说到底,我们和孩子是彼此成全彼此的关系。如果您的孩子糟糕,那只能说明,你也是一位糟糕的家长。当然,孩子的优异,更是因为您的卓越。 让我们竭尽全力,直到无能为力。 希望在以后的亲子互动中,您能采取更多的方法,从自身的角度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,再通过言传身教,为孩子树立榜样,创建更好的家庭教育环境。 (供稿:袁 冲)
文章分类:
教学论坛
|